0

浴火重生——阿尔瓦·阿尔托和战后的罗瓦涅米

罗瓦涅米在二战中受损严重,市中心近九成的建筑都在1944年被夷为平地。战后的重建进程迅速展开,由芬兰的国宝级建筑师阿尔瓦·阿尔托(1898-1976)领衔担纲。

“驯鹿角”城市规划

罗瓦涅米是拉普兰的首府,驯鹿则是罗瓦涅米的标志性动物,还有比驯鹿更适合的城市轮廓吗?于是,阿尔托有了这么个奇思妙想:罗瓦涅米市中心的轮廓为驯鹿头的形状,中央运动场(Keskuskenttä)便是驯鹿头上的眼睛,向北、向西和向南延伸的公路则构成了驯鹿角。

罗瓦涅米行政中心

阿尔托在罗瓦涅米的主要作品是行政文化中心,也称为阿尔托中心(Aalto centre),共由这些部分组成:罗瓦涅米市政厅(如图)、罗瓦涅米城市图书馆、以及作为会议场所和罗瓦涅米剧院的所在地拉比亚大楼(Lappia House)
城市图书馆于1965年首先竣工,1976年拉比亚大楼落成。拉比亚大楼也是阿尔托生前亲眼见证完工的最后一座大楼。市政厅在阿尔托去世后于1986年建成,建筑方案由阿尔托的遗孀建筑师埃利萨·阿尔托(Elissa Aalto)最终定夺。

阿尔瓦·阿尔托在罗瓦涅米的住宅设计

除了大型公共建筑,阿尔瓦·阿尔托还在罗瓦涅米设计了一些住宅:高乐卡洛利奈(Korkalorinne)住宅区由连排房和公寓楼组成,坐落在公园般的环境之中;为企业家阿霍(Aho)家族设计的几栋住宅则位于市中心,与周边紧凑的都市建筑风格完全融合为一体。

其他知名建筑师

另一位重要的设计师,是与阿尔托同时代的菲尔迪南德·萨洛岗厄斯(Ferdinand Salokangas)。他在罗瓦涅米设计了一些行政楼宇和住宅,其中最著名的是罗瓦涅米消防站(Fire Station)罗瓦涅米前市政厅(如图),市政厅后来又被改建为北极光酒店(Arctic Light Hotel)。

北极博物馆——北极风貌

北极博物馆(Arktikum)是罗瓦涅米最具辨识度的建筑之一,内部设有拉普兰省立博物馆和北极科学中心。为庆祝芬兰独立75周年,北极博物馆由丹麦建筑师团队Birch-Bonderup & Thorup-Waade倾力打造,于1992年12月6日向公众开放。这座建筑有一条标志性的玻璃通道,恰似一根指向北方的冰凌手指。

歌伦迪(Korundi)——从公交巴士总站到文化大厦

罗瓦涅米少数几栋在二战战火中幸存下来的建筑之一就是建于1933年的公交巴士总站。该建筑在过去几十年里曾经几次改作他用,1986年被改建为罗瓦涅米艺术博物馆,后又被改建成歌伦迪文化大厦。歌伦迪由建筑师尤哈尼·巴拉斯马(Juhani Pallasmaa)设计,是罗瓦涅米艺术博物馆和拉普兰室内管弦乐团的常驻地。

皮尔凯(PILKE)——令人惊叹的木结构建筑

皮尔凯科学中心归芬兰林业局(Metsähallitus)所有并运营,是一座完全由木材建成的建筑。该建筑是芬兰林业局环保政策的象征,其中九成的建材均取自芬兰当地。皮尔凯科学中心由木结构建筑专家APRT工作室设计,于2011年向公众开放。该建筑的关键要素为可持续发展、自然采光和坐落于山水景物之间。

嘉坎昆提拉大桥(JÄTKÄNKYNTTILÄ)——一座现代地标

如果选一处作为罗瓦涅米的地标,那一定是嘉坎昆提拉大桥了。这座320米长的桥于1989年开放交通,将欧纳斯瓦拉山和市中心连接起来。嘉坎昆提拉大桥(意为“伐木人的蜡烛桥”)形似伐木工人用木头雕刻出的火炬,并因此得名。20世纪时,伐木业在罗瓦涅米是一项相当普遍的产业。

罗瓦涅米建筑艺术巡礼

罗瓦涅米大部分的重要建筑彼此相隔不远,步行几个小时便可游览一遍,甚至可以沿着驯鹿角城市规划的轮廓行走。 罗瓦涅米旅游信息中心坐落在市中心洛尔迪广场(Lordi’s Square),自由行游客可根据信息中心提供的指南来规划自己的参观路线。

Get the best of Rovaniemi in your inbox!

Sign up here to receive email from Rovaniemi for travel information, tips and offers. Please, complete your details below and click ”subscribe”.

* indicates required
Your preferred time of travel to Rovaniemi?